第609章 龙之怒-《明末称雄》


    第(1/3)页

    一大清早,刘钧正准备晨练后换上便服去菜市街。?  ?    结果司礼监提督太监王坤前来禀奏,说是今天的总理处议事已经准备好了,恭请皇帝过去。

    自打刘钧称帝以后,已经基本上废除了早朝制度,正常情况下,仅初一十五的朔望举行大朝会。其余时候,刘钧都懒得举行那个纯粹就是个表面功夫的早朝。对刘钧来说,大事开小会,开大会也不过是做个通知而已。

    越是重大的事情,人越多越拿不出个主意来,反而人多嘴杂,意见不一,争执不休。他更喜欢专事专人开专会。军机会议专门商议军机事务,财税会议专门处理财税事务,而司法会议专门研究司法事务。

    最重要的军国大事,则召开总理处会议,把内阁、司礼监、通政司、枢密院、都察院、六部等主官召集一堂,共同商议。

    总理处会议,也成了现在大汉朝中最重要的议事会,虽然明面上,总理处也仅仅是皇帝的一个临时顾问机构,参会的各部领,都是皇帝顾问。可实际上,总理处会议已经成了大汉朝廷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

    在总理处会议上做出的决策,会立即交内阁拟票,再由司礼监批红,然后由六科和中书舍人审核,然后颁行天下。

    因为总理处名义上始终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因此总理处完全就是皇帝一言而决,正是通过这种种巧妙安排,刘钧把朝廷牢牢掌握在手上。

    现在总理处也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例如每周一次的常会,遇事时则会临时召开。若有大事,还会增加部司寺官员列席,举行总理处扩大会议。

    今天是周日,也是总理处一周的常会召开时候。

    刘钧叫来一名御前侍卫,向他交待。“今天我暂时不能去德国饭店,你帮我跑一趟那边。告诉老板娘说我有事走不开。”

    随意的练了趟白腊杆大枪,刘钧便收了长枪,回屋在宫女的侍候下沐浴过后更换上龙袍玉带。

    收拾齐整,刘钧拒绝了乘坐步辇。而是直接步行到了乾清殿广场前的总理处衙门。

    这处衙门就设在乾清门外,距离上书房很近,离乾清宫也不远,正处于紫禁宫内外朝之间。原本最初是在明朝崇祯末期设立,四顾命大臣的辅政衙门。

    后来大汉代明。这总理处衙门却是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内阁辅不再统领总理衙门,这个衙门完全成为了大汉天子的私人顾问机构。但实际上,这里却成了大汉最为重要的决策中心。

    大汉朝堂格局沿袭明朝,但又有不少改革之处。内阁辅依然为百官之,且大学士的品级从五品提升到了一品,名正言顺的百官之。但是实际上,经过皇帝不断的调整,现在内阁统领诸部寺,可诸院、司、署。却又独立之外。

    都察院和枢密院,一个监察机构,一个军令衙门,都不再隶属内阁统领。此外还有司礼监和通政司,也一样是不归内阁统领的。三法司和三计司,也都有很强的独立性。

    可以说,现在的大汉朝堂,权力分成了好几大块。

    内阁更像是隋唐时代的尚书省,辅的权柄则类似于宋时的宰相,兵权和财权都被分割出去了。现在大汉的辅,不但对兵权和财权没什么控制力,连司法这一块,也是不受他们控制的。

    朝廷重大的事务。特别是涉及军事、司法和财税的大事,都必须得经过皇帝的拍板。

    在这种新格局下,总理处就越的重要了。

    朝廷众臣,看权柄如何,不看品级,而看有没有进入总理处。

    现在朝堂上有资格进入总理处的。官职后面都加了一个‘总理参政’衔。有这个总理参政衔,那就是真正的朝廷枢机重臣。

    到了如今,实际上满朝众臣哪个不明白,这个总理处,实际上已经成了唐时的政事堂,而这个总理参政衔,实际上相当于唐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时,沿袭隋制,中央立三省六部制,有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分任决策、审议、行政大权。但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许多弊端,尤其是掌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委搪塞。

    因此,最终朝廷便把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后迁往中书省。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豫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亦为宰相。

    现在大汉的朝堂格局早与明朝时似是而非,各部权力较为分散,而皇帝又对权柄抓的较紧,因此才有了现在全新的总理衙门。

    这个总理衙门,就是唐时的政事堂。但加了总理参政的这些大臣,却并没有唐时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权柄。

    大汉天子的权柄远唐宋时的皇帝。

    刘钧进入总理衙门时,一众总理参政都已经到了。

    如今朝中有总理参政衔的官员不多,分别是内阁的辅和次辅,司礼监的提督太监和掌印太监,还有五部尚书、通政使、左右都御史,左右枢密使,财务卿、税务卿和民务卿、审计卿、大理寺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