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识时务者-《明末称雄》
第(2/3)页
这屋子其实也是官府拔给他们的,许多人移民走了之后,他们的田地房屋等都由官府出钱买下来,这些田地便租给留下来的人种,房屋则分配给那些留下来又没房的人,房价很便宜,象征性的收点钱,而且还允许分期付款。
李庄分到的那个房子还不错,比他过去的那个窝棚好多了,他也不打算再另盖,修葺一下就好,还能住好些年呢。
李庄今年种了许多土豆,已经跟粮站提前签好了合同,连收购价都定好了,定购价很让他满意。
只要不遇上什么太严重的水旱灾害,等地里土豆收获的时候,能卖不少钱。据说这些土豆他们收购过去,都是要加工成淀粉,然后加工成粉条什么的。土豆制成的粉条李庄也吃过,他们在运河上拉纤,船家包吃,有时遇到一些比较大方的船家,等开船那条,就要先吃一顿猪肉炖粉条子,那粉条听说就是用土豆做成的。
吸饱了猪油的粉条子,炖的软烂,味道非常好,这是李庄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了。他没想到,那么普通的洋芋,居然能做成这么好看好吃的粉条。
粉条更好吃,也更好保存,这对李庄这样的庄户人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种的土豆有销路。
洋芋确实是个好东西。收成可比麦稻高的多。虽然价卖不上麦和稻的钱,可量上去了,还是比种麦和稻划算,也好伺弄。
要是粮站一直这个价钱收洋芋就好了。种上几年,到时就能攒钱赎买一些地回来。按官上的公告,官府是允许和鼓励他们赎买他们现在佃种的朝廷土地的。他们这些佃户有优先赎买权,而且价格比较公允。
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这是每个庄户人心中的梦想。
春风还带着些寒意。李庄跟同村的纤夫们蹲在通州运河码头边上。出来后跟着一条货船跑了一趟,算是开了张。
坐在码头边等船的时候,李庄他们便拿了些土豆在旁边烤。这些土豆也是从家里带来的,个头稍小些,他们中午的时候不肯回住宿的地方,怕误了活,便直接揣着土豆烤着吃。
个头稍小的土豆容易烤熟,在火里烤上一会很快就出香喷喷的味道。
“听说朝廷要从天津修一条轨道到京城呐,据说轨道修成后,就能跑大马车。两匹马就能拉好几个马车厢。可以拉上几万斤东西,跑的飞快。”同村的李松说道。
李庄惊讶,“那不是比粮船还要装的多了?”
一般的粮船也就是装四五百料的样子,加起来也就三万斤左右。而这样的粮船从天津进京,一般得配上十个纤夫,遇到逆风就得拉纤。因此李庄他们从村里出来就是十人凑一队,一同接受船家雇佣。
“哪有这样的事情呢,一匹马能拉多少?还几万斤。”
“我骗你们做啥子,我也是听一个船老大说的,人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比过去漕运不都是从山东走运河经河北到京。可是现在你看,漕粮等还哪个走运河,不都是走海上到天津,然后才船运入京。过去运河上十万纤夫。无数漕丁,你们哪个敢相信有一天说走海上就全走了海上,现在运河上船只可少的多,以前临清关,船队过关排队,有时都要排上四五天。”
新朝立国后。漕运改为海运,许多民间的商船运输也主要走海运了,海运一来运载量更大,二来度更快,而且也更安全。以往明朝不肯走海运,而是所有漕粮商货都走运河,是因为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太多,没有人肯松手,但新朝,海运那是皇帝亲自决定的。
当年也有漕丁闹过,一开始闹的还很大,有些人自以为运河上有几十万人吃饭,闹一闹,皇帝都要怕。结果这些人多数都被强制迁去了关外台湾、海南等地了。闹的轻的还能移民过去后分田分地垦荒,闹的厉害的那些,现在全都还在那些大山的矿洞里挖矿呢。
“京师不是也有轨道马车嘛,据说现在好多矿上和码头上,也都有轨道马车呢。现在京师到天津之间铺一条轨道,也没什么稀奇的。”
李庄这时也点了点头,他们是进过京城的,京城就有这种轨道马车,车轮走在轨道上,两匹马就能拉着好几节车厢跑,还很轻快。
“看来以后我们拉纤的活也要少了。”
“你还想拉一辈子纤啊,如今家里有地,也不愁吃了。没有纤拉,还可以干点其它的啊。”
拉纤其实很辛苦,就如现在这样的三月天,有时一样得跳进刺骨的河水里推船。而到了夏天,他们甚至只能穿一条缅裆裤,只能摭住前面一点点,然后上半身和屁股蛋子都全露在外面。
因为夏天汗水多,而且他们经常得下河,一天到晚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再好的衣服也受不住。
因此运河上,经常能看到一排排拉纤的光屁股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