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父子同命-《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好在大宋养士百余年,还是有“民心”的。

    民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挽救一个政权。

    大宋如今面对外敌节节败退,内部也矛盾重重,可没有了大宋,就再不可能有能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天堂。

    虽然大宋士大夫们没有学过正乾皇帝的《矛盾论》,却也无师自通,深谙矛盾虽不可消灭却能暂时转移的这一特性。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大宋衰败至此必有原因。

    是谁与民争利,毁掉了天下人心?

    是谁一败再败,将大宋的头号大敌徐泽一步步养肥?

    又是谁蛊惑道君大敌当前抛弃臣民,带走临安最重要的防御力量南幸避敌?

    早在正乾皇帝发布《讨宋檄文》道君生出弃国之意时,这类问题就在民间公开讨论,并逐步酝酿出保卫大宋社稷、维护圣教传承、抗击野蛮大同的集体情绪。

    江南西路抚州布衣欧阳澈有感时局,曾于同军入侵之初向朝廷上保邦御敌、罢免卖国害民奸臣等《安边御敌十策》。

    州官担心自己会因此而卷入朝堂争斗,扣下其策不给转呈。

    官面上走不通,欧阳澈便自备盘缠不远千里来到南阳府。

    而此时的临安,得知皇帝以主战的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使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城中的忠臣义士击掌相庆。

    俱认为只要官家信用忠臣坚决抗同,大宋王朝就一定有希望!

    可天子虽有廓清寰宇之志,朝中却有奸臣未除,不除掉这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民心不平,李相公纵有万般手段,也难以统御惶惶之兵抵御强敌。

    欧阳澈正好赶上这波民间情绪高潮,其人于宣德门前高呼自己有安邦退敌之策,引起了天子的注意,成功将《安边御敌十策》呈于御前。

    太学生陈东也不以位卑言轻,稍晚时间以自己的渠道再次上书天子。

    “窃知上皇已幸江陵,蔡京父子及童贯等统兵二万从行。臣深虑此数贼遂引上皇迤逦南渡,万一变生,实可寒心。

    盖江南之地,沃壤数千里,郡县千百,中都百色,悉取给焉。

    其风声气俗,素尚侈靡,人所动心。其监司郡守、州县之官,率皆数贼门生,一时奸雄豪彊及市井恶小,无不附之……

    臣尝上书言六贼罪恶,贼心自知,不免反怨朝廷,夤缘上皇遂请此行。

    臣窃恐数贼南渡之后,必假上皇之威,乘势窃发,振臂一呼,群恶响应,离间陛下父子,事必有至难言者,则江南之地恐非朝廷有,其为患岂夷狄比哉!

    望悉追数贼,悉正典刑……,庶全陛下父子之恩以安宗庙。”

    赵桓之前被李纲所激,登上宣德门劳问将士享受万民拥戴的情绪还没有退去,就先后收到欧阳澈和陈东二人的上书。

    陈东上次上书就给赵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欧阳澈一介布衣,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不远千里来到临安,更是极有代表性。

    民心可用,莫过如此!

    赵桓原本尽付守城之权给李纲时还有些忐忑,真没想到效果会如此明显。

    世间事皆是知难行易,真当了皇帝之后,其人才知道这个位子究竟有多么烫屁股,也逐渐能够正视自家老爹的治国手段。

    虽然嘴上不服,但内心里赵桓还是自认为治国和御下手段远不及老爹。

    在其人看来,道君治政手腕相当高超,足以超过很多皇帝,更远远超自己,究其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不得人心”四字上。

    如今,自己才即位就能如此得人心,已经胜过自家老子一筹,可喜可贺!

    赵桓也知道大敌当前民心可鼓不可泄的道理,当即命翰林学士王孝迪草诏:

    建雄军节度使王安中削夺在身官爵,流放永州,赐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并籍没王、李二人家赀。

    陈东上书列举的“六贼”之中,蔡京、童贯皆已经扈从太上皇南下,且手中握有重兵,有另立朝廷的资本,此时同军兵临城下临安危在旦夕,不宜深究二人之罪。

    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梁师成因有定策之功,被赵桓留在临安以示恩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