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然,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 那些痛恨李三郎的人,又开始暗中煽风点火,将之说成是只顾玩乐,搜刮民脂民膏的昏君。 还有御史,在金殿之上痛批李三朗沉迷玩乐,并引经据典骂他是隋炀帝在世,照此下去,国将不国。 于是,李三郎成全了他铮臣之名,亲自下手将其狂扁了一顿。 此举惹恼了那些鸿儒和其它御史,就连几位宰相也对他进行了痛斥。 李三郎毫不客气,拿他的老师张柬之开刀,直接令其回家荣养了。 事实上这位老先生已经年近八旬,的确不事宜再处理政务。 但是,别人不这么看,认为他是欺师灭祖,是彻头彻尾的昏君行径,于是许多人选择了罢朝。 “先生,你不会怪我吧?”白天还闹的不可开交的师徒俩,晚上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你要进行第二步改革,又何必采用这种方式?” “朕也是迫不得已,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科举,到时候势必会触及儒家的根本!” “你要动儒门…知道后果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千年,儒家在华夏已经根深蒂固!”张柬之震惊了,作为宰相和帝师,他大致知道李三郎的思路,但是却没想到他要玩这么大 “知道!要动儒家,搞好了,历史对我的评价也不会太高;搞不定,就是昏君一枚!” “既然知道,你还…” “没办法,儒家优点是太平时治世,但是遇到战争,遇到乱世,儒门那一套就不顶用了,老师你熟知历史,儒家在逆境中有成功翻盘的先例吗?” 作为一名大儒,张柬之自然要辩驳几句,“相对来说,以儒治国已经是最好的选择;若是法家治国,过于酷烈;兵家治国难以长久;道家的无为而治过于消极;如若恢复到以前的百家争鸣,各种声音驳杂,政令很难推进!” “老师看的很清楚,不过我准备改革却不是去儒,而是弱儒,在太平之时,以儒家为主,法家和杂家、农家为辅; 乱世之时,以兵家为主,其它为辅助……” 李三郎将陈季平灌输给他的东西和盘托出,这些当然不是陈某人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华夏历史演变的趋势,相对现在,其先进性毋庸置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