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周天子》


    第(1/3)页

    微风轻拂,摇摆的芦苇丛中,一舟荡出,舟上三人,一老二青。

    正是子让、王子槐、姬定。

    迎着春风,荡在这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使人感到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受。

    不!

    这里处处皆桃源。

    这只是高情商的说法,低情商的说法,这里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王子槐显然是更偏向低情商的看法,他充满困惑地看向姬定,“周客卿,这...这便是你的变法?”

    姬定笑着点点头。

    子让亦是面带微笑,捋着苍白长须。

    王子槐实感不解,摇头道:“这我真不明白。”

    姬定笑道:“王子槐可还记得,当初我建议大王变法时,其中曾有一点,我是反复提到。”

    王子槐本未想到是什么,突然,他看向一旁的子让,忙道:“周客卿指得可是墨家?”

    “准确的来说,是墨家的工技之学。”

    姬定笑道:“这便是我与吴起、商鞅最大的不同,他们更多是依靠刑名之学,故而他们需要立威,需要立信,需要强势,需要果敢。

    而我是依靠工技之学,自然不需要这些,王子也不能以商鞅的标准,来看待我的变法,因为我们走得就不是一条路。”

    王子槐听得似懂非懂,确实,他是以商鞅、吴起他们的变法,来审视姬定的变法,故而总是觉得,姬定变法如同儿戏一般,但如果二者就不是一回事,不用传统变法来审视,那就不能说是儿戏,但他又不知该如何审视,没有例子可以借鉴,问道:“不知二者有何区别?”

    姬定道:“区别就在于,刑名之学是用权威去修改人们的行为,变法是自上而下,而工技之学是用创造,去改变人们的习惯,变法是自下而上。”

    行为与习惯?子让听得是若有所思。

    而王子槐兀自一脸困惑。

    姬定解释道:“之前我在那些贵族面前提到商税归朝廷时,他们都恨不得举双手双脚支持。何解?就是因为这里四面环水,导致交通闭塞,没有商人会来此,商税更加无从谈起,他们当然愿意。

    但是端木老先生为我们楚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船只,而这种船只将会改变这一切,这四面环水,就变成了四通八达,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货物将会堆积如山,日夜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这也将会改变人们出行习惯,水路将会成为我楚国最为重要的道路,盐、茶、绸布、酒,以及各地特产,将在河面上交汇,当物资变得丰富起来,这又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当这一切都发生改变,税入的比重,国家的重心自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变法。”

    说到这里,他看向王子槐,道:“王子,你一定要记住,这自上而下的变法,是不可长久的,因为自上而下的变法,往往都是用美好的构想,去改变现实中的问题,可构想终归是构想,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是难以照入现实的。

    唯有自下而上的变法,方可长久,作为统治者,不应该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纵使你的初衷为的是全天下,也是难以成功的。

    身为统治者要做的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就是要懂得因势利导,随着人们习惯、行为的变化而做出政策上的改变,故而王子一定要将目光看得更加长远,可不要像那些贵族一样,鼠目寸光。

    不出三年,这里的农税,比起上商税,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而到时他们将会追悔莫及。”

    这一番话下来,王子槐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全然明白过来,不禁拱手道:“多谢周客卿赐教,槐受益匪浅。”

    其实他要比姬定大了差不多十岁,但是二人关系,却是如师徒一般,这一切皆因姬定的自信,不管是跟谁交谈,他都充满着自信,不会因为年纪、身份而表现出矮人一等。

    久而久之,人们就忽略了他的年纪。

    回到岸上,姬定又向王子槐道:“方才我们行过的地方,都需要划出来,由朝廷直接管辖。”

    王子槐点点头道:“我亲自吩咐人去安排的。”

    姬定颔首道:“有劳了。”

    王子槐也不甘于就在旁边瞅着,方才姬定的一番言论,点燃了他心中的激情,他也想参与其中,于是自告奋勇的将这些活都给揽了下来。

    姬定也由着他,毕竟大家都知道,楚威王就是想借此锻炼王子槐。

    王子槐走后,姬定又与子让沿河边一边交谈着,一边欣赏着这里的风光。

    “你应该没有这般好心,要为楚国培养出一位圣贤之君来。”子让似笑非笑道。

    姬定呵呵道:“那老先生真得误会我了,记得在卫国的时候,我对卫侯建议,比对王子槐的建议可是多多了。

    然而,卫侯并未完全听从,原因就在于他最在乎的是他的权力,如果他当时选择除掉绁错、擎薄等人,卫国也不会被郑国取代。”

    子让偏头看向他,问道:“那你与他们有何区别?”

    姬定沉吟少许,道:“也许我与他们的区别,也就仅仅在于,我更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吧。”

    子让抚须哈哈笑道:“论自吹自擂,可真是无人出周先生之右者啊。”

    话说至此,他稍稍一顿,又道:“可真要论聪明才智,只怕也少有人能够与你匹敌。其实在你告知老夫,你的计划之后,老夫心中就一直有一个问题,始终参悟不透。”

    姬定问道:“什么问题?”

    子让道:“就是如何将工技之学与治国之道结合起来,要知道工技之学只是墨学中其中的一门学问,墨学中有专门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非攻、兼爱、尚贤,但是这些,你又统统不用。

    而楚王的态度其实也说明,这工技之学到底只是工技之学,是难登大雅之堂,他只是将新式船只视作珍宝,但这与治国无关。

    不曾想,你还真就将这工技之学与治国之道,结合在一起,如此变法,无疑最能体现工技之学。”

    为什么长久以来,工技之学无法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真不是君主昏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的目的是令国家安定,工技之学不涉及这些,故此需要儒家,需要法家,用这些学问来帮自己统治这个国家。

    而当朝堂上全都是儒生、法家,工技之学自然就难以受到重视。

    然而,他们只不过是当局者迷,他们并未理解,其实周王朝的没落,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导致旧的制度必然瓦解。

    在历史长河中,虽如罗贯中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皇帝轮流做,但纵观历史,其中几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都跟生产力发生进步有关。

    姬定作为旁观者,自然知晓其中道理,这也是他的优势,故而选择反其道而行,他在朝中说得是一套,在这里做得又是另外一套。

    什么都不管。

    我干我的,你们干你们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这算什么变法?

    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变法,当交通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很多事都得随之改变,甚至于可能会影响到天下大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