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接着是上缰绳。 “蒙古语里,布仁特格就是牵骆驼的缰绳,一头拴定于骆驼鼻棍上,一头由牧人掌握。” “它在驼用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牧人禁忌乱扔乱放缰绳,不用时要整齐的挂在蒙古包的西哈纳上。” 系上缰绳,毕方又从包中拿出了一个绳布包,将其撑开,呈现的结构像是某种笼子。 “我手上的东西被叫做道木格,其实就是用于公驼的笼头,可以防止公驼咬其它驼或打嗝,很多地方还会在上面缝制五颜六色的布条,让道木格更加鲜亮。” “骆驼吐白沫示威时,与五连六色的布条形成鲜亮的颜色,使公驼更加威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打上鼻环,带上笼头,系上缰绳,作为牵引骆驼的全部工具就已经完成了。 如果最后再安装上一个驼鞍,那就完全可以正常乘骑了。 只不过工具都是表象,乘骑骆驼最终靠的是骆驼本身的训练素养以及性情,毕方现在只是完成了一个面子工程。 “接下来应该是牵卧驯练,但现在天快黑了,我们应该尽快找个地方度过夜晚,或者顺着原路返回,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先帮助它站起来。” 骆驼并不是大象,摔倒了就完全站不起来,只不过会费些力气。 可什么都看不见的它根本不敢动弹,摘下头套又会发狂,为此毕方必须帮助其站立,然后牵引骆驼的行动。 毕方重新找了块布,用其替换下背包,接着用工具制作一个小铲子,开始在骆驼的四周挖沙子。 “我们附近都是沙地,想要让骆驼站起来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只要把它身下的沙土都挖空,它自然而然就站起来了。” 一蓬蓬的沙土被扬起,推积在四周,骆驼的倾斜角也一点点的发生改变。 从完全平躺,再带三十度,四十度...... 等到毕方拽着缰绳,将其从六十度的斜坡上拉起时,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了。 光是抓到这头骆驼,居然就花了足足一整天的时间。 空气中泛起了一丝凉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