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3/3)页
他打开自己的背包,将自己那台“华山牌”照相机挂到脖子上,又翻出工作证,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就往前台旁边的登记处去了。
“同志,是在您这换参会证吧?”
戴誉声音平稳,笑着看向登记处后面坐着的年轻女同志。
“对,请出示一下工作证和介绍信!”
女工作人员见他脖子上挎着相机,只当他也是明天参会的记者。
有两家报社的记者已经提前来领过证了,据说是怕明天早上时间太赶来不及。
一派镇定从容地从包里掏出自己的工作证和另一个小卡片递过去。
女工作人员拿过来翻看一下,叹道:“呦,还是第一次有你们滨江省日报的记者来出席糖酒会呢,部里给你们发邀请函了吗?”
一般这种会议新闻只有国家大报会给个版面刊登,其他地方日报顶多转载一下,谁会大老远的派个记者过来采访啊。
戴誉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撒谎。
万一被查出来,轻则挨批评,重则被安个间谍罪判刑,那代价可就大了。
他实话实说道:“没有,我是省日报的通讯员,还是啤酒厂的宣传干事,这次正好以秘书的身份,跟着领导出席糖酒会。
就想将糖酒会的盛况记录下来,回去以后做一个专题的图片新闻。”
上次在省日报成功发表了牛主任的报道后,他就成为省日报在啤酒厂的通讯员了。
那个小卡片就是省日报随着样刊一起邮寄给他的。
女工作人员有些为难,她还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呢。
“你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没有邀请函,我是没有权利被你发放证件的。”
看戴誉眼巴巴地瞅着自己,女工作人员蹙着眉思考片刻,才犹豫着道,“要不你再等一会儿,我帮你问问上级领导。”
他本就只是过来碰碰运气的,人家不嫌麻烦,愿意帮自己去询问领导,他当然得领情了。
戴誉忙不迭道谢,让她只管去。
不多时,那女同志就带着一个威严的中年人过来了。
中年人在戴誉身上扫了一圈,见他脖子上还挎着相机,还真挺像个记者的。
“同志,把你的介绍信给我看一下。”
中年人道。
戴誉忙将出发前厂里给开的介绍信递过去,又让他看了自己的工作证,缓声解释:“我是跟着厂长来参会的,不过第一次来没经验,没想到陪同人员不能出席会议。
原本还想将咱们全国糖酒会的盛况仔细拍摄下来,回我们那旮旯以后,好好宣传一下呢!不然也不会随身带着照相机了。
我们地方日报是很少有机会宣传报道这个级别的全国盛会的,往返一次成本太高了!”
那中年人仔细翻看了他的证件,又去前台核对了他和许厂长的入住信息,查询无误后,将证件退回来,与女工作人员耳语了几句,就转身离开了。
戴誉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语气干巴巴地问:“同志,咋样?
领导同意给我办了吗?”
女工作人员乐呵呵道:“你运气不错!看你这么远跑一趟不容易,我们领导同意发一张参会证给你。”
戴誉闻言击掌笑道:“多亏有您帮忙了,哎呀,我这得怎么感谢您才好啊!”
“没什么,机会难得,你好好把握,多拍些照片,找几个好的切入点,帮我们也多多宣传一下糖酒会。”
戴誉笑着颔首,从包里摸出两张啤酒票塞给她:“我是啤酒厂的,一般喝酒不要票,这票我平时用不上,送您两张。
算是我们地方上同志的一点心意,您也尝尝我们滨江的啤酒。”
那女工作人员没怎么推辞便收了下来。
毕竟是办成了事情才送的,又不是贿赂,两张酒票不值钱,就是比较稀有而已。
拿到能进入会场的参会证,戴誉心情大好,哼着小曲就去了许厂长二人的房间。
将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戴誉对许厂长道:“厂长,明天我也能进会场了,到时候你们就别着急了,我帮您和徐科长把样品搬进去。”
来参加会议的各单位都是要展示自己厂里的产品的。
虽然不能像广交会那样在会上达成交易,但也能与其他企业相互交流学习,也是一个展示己方实力的好机会。
许厂长没想到戴誉这小子这么能耐,片刻工夫就给自己弄了个参会证回来。
他拿过那张参会证细看,发现备注一栏里确实如他所言标注了省日报的通讯员,顿时有些哑然。
拍拍他的肩膀,只说让他明早跟他们一起去大旅社的餐厅吃早饭,便让人回去休息了。
房门关上,徐科长就笑着摇头叹道:“这小子可真是个能人啊!太能折腾了!我要是有他这本事,去年也不至于在会场外面闲逛了三天。”
许厂长哈哈笑:“这小子头脑确实比较灵活,还有点认死理,不让他去他还偏要进去!有时候干工作就要有这种韧劲。”
徐科长笑着道是。
糖酒会在周一上午九点开始。
清早起来有点凉,换上了戴母给他买的新衬衫和针织毛背心,在郭为民“怎么可以抛弃队友”的控诉目光下,去了会场。
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手里还提着他们啤酒厂满满两箱的样品。
他们厂里除了生产棒啤还有各种口味的汽水,零零总总算下来,能有二十多种。
会场里人已经很多了,这时候还没有形成糖业烟酒公司经理会和供应会分段召开的模式,所以糖酒公司的负责人和各个工厂的负责人都闹哄哄地挤在一起。
糖酒会之前是由城市服务部组织的,后来城市服务部并入商业部,这个会议顺理成章地由商业部接手。
本次大会主办方的筹备工作做得很细致,虽然不是售卖会,但还是按照产品类别,将酒类糖类烟类,分门别类地区分开。
滨江第二啤酒厂的产品左边挨着上海的一个啤酒厂,右边挨着的是绿岛啤酒厂。
这样也能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学习,便于开供应会的时候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
戴誉将样品摆好以后,见许厂长他们在与其他单位的人寒暄,便捧着相机溜了。
在会场里晃了一圈,将有价值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戴誉找个人少的地方靠着休息一会透透气。
站了没一分钟,便被人主动上前搭话了。
来人正是昨天那位京城日报的女记者。
“同志,你也是记者?”
女记者见戴誉胸前也别着参会证,以为他是同行。
戴誉笑了一下,解释:“不是,我是啤酒厂的通讯员!”
女记者眼前一亮,问:“你是哪个啤酒厂的?
绿岛啤酒的吗?
我正要找绿岛啤酒的厂长做个系列专访。”
“不是,我是滨江市第二啤酒厂的。”
说着从包里掏出自己穿红毛衣的那张宣传画报展开给她看,“你要不要考虑一下采访我们厂长?
我们厂今年进军南方市场以后,成绩也非常喜人!”
女记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