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1/3)页
第 64 章
听了戴誉的话, 冯副厂长有些感兴趣地问:“这个设计院承接项目是怎么收费的?
只设计图纸,还是能顺便承包厂房建设?”
他之前也考虑过找专业人士设计厂房。
不过冬天不好动土, 而且他刚到新职位, 总要熟悉一下各方面的关系,所以才每天四处考察。
戴誉摇头道:“具体收费我没问,但是他们只负责设计, 需要咱们自己找基建队。”
想了想, 又迟疑着问:“您要是想找基建队,我明天帮您问问?”
冯副厂长挑眉:“你还有这方面的门路?”
戴誉哂笑:“我哪有什么门路。
只是今天发言的一个积极分子代表是青少年基建队的队长。
听说他们所在的生产队就在省城附近, 距离咱们厂不超过八公里。
如果请他们来, 不用咱们管住宿问题。”
将那个基建队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他继续道:“您若是觉得他们还可以, 我就去跟人家套套近乎, 看看他们有没有意向来城里盖房子。”
戴誉在心里直撇嘴。
他这事办的真是费力不讨好!
哪个领导能没有点自己的人脉关系, 届时罐头厂建厂的消息一经公布,肯定有各种关系户找上门来,哪会缺了盖房子的……
冯厂长没有直接拒绝, 而是道:“你可以问问看, 要是他们有意向, 让那个队长来厂里找我谈谈。”
毕竟是许厂长的秘书, 又是他们筹备领导小组的组员, 对于他提的意见冯厂长还是要酌情采纳的。
“另外,那个设计院的事你也打听打听。
你现在是罐头厂筹备领导小组唯一的组员, 罐头厂的事也要上点心!”
戴誉含笑应是, 见他没别的话了才告辞离开。
次日, 戴誉早早地坐到礼堂的座位上,原本打算提前来与鲁木林和汪正道聊一聊, 谁知这两人今天都到得挺晚。
没什么事做,他冷不丁地转头问刘宁:“你最近跟我姐怎么样?”
“挺,挺好的。”
刘宁结巴了一下。
戴英最近又是买新衣服又是买雪花膏的,果然是在跟这小子处对象。
“你俩保密工作做的还挺好的!”
戴誉笑。
“我想说来着,是你姐嘱咐我不让说的。”
刘宁挠挠下巴,语气有点幽怨,“她非要等到谈婚论嫁那一步再跟家里说。
连我家那边也保密呢,弄得像搞地下工作似的。”
戴誉隐约能够猜出她的想法,估计还是被上一个攀高枝的未婚夫弄怕了,没什么结果的时候,不想兴师动众地通知家里。
“那你就继续保密吧,只当我啥也不知道。”
说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幸灾乐祸道,“能不能进我家门,就看你的造化了!”
这点小挫折算啥,能有他惨吗?
想娶个媳妇堪比西天取经了,还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刘宁倒是挺乐观的,摇头晃脑地说:“进门只是时间问题,争取明年结婚,后年让你当上舅舅!”
“好了,你快准备一下上午的发言吧,上台以后可别给我们丢脸啊!”
面对那么多人讲话,刘宁很容易脸红紧张,所以对于这个代表啤酒厂发言的机会,他十分痛快地推给了戴誉。
今天的会议还是那一套流程,省里的领导简单上台讲话以后,就是积极分子们依次上台发言。
上午一共安排了十个代表发言,戴誉就是最后一个。
收到工作人员的提示后,戴誉起身理了理衣服,以及刘宁今天特地给他扎的大红花,直接上台了。
他先简单做了自我介绍,才继续道:“今天在坐的青年同志中,有许多是长期奋斗在扫盲战线上的尖兵。
这其中有热心教学的少先队员;有通过三年自学,从一字不识到出版长篇小说的青年女社员;有解甲归田后上了业余初中,五年如一日为乡邻扫盲的战斗英雄。
大家之前的发言,让我受益良多,也从中得到了颇多启发。
作为城市扫盲战线上的一员,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城市企业在扫盲过程中获得的成绩与经验。”
演讲稿被折成筒状握在手里,戴誉笑着道:“滨江市第二啤酒厂,响应省妇联的号召,在今年八月末发起了专门针对妇女同志的扫盲运动。
全厂15%的女工加入了我们的扫盲班,经过两个月的学习,这些零基础的学员已于本月初全部结业,所有学员已经掌握了常用字的正确读写。”
戴誉的话语中尽是对啤酒厂扫盲成绩的骄傲!
“在此期间,我们的扫盲班中,有四名学员在省日报上刊载了学习文章;两名学员在《文学月刊》上发表了自创的打油诗和快板;一名学员在编织方面很有天赋,她将织毛衣的针法口诀以及自己研究的花样,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发表在了《中华妇女》杂志上;还有一名学员将啤酒厂的工作流程编写成顺口溜,被厂领导采纳后全厂推广学习。
另外,全班所有学员还组成了扫盲班合唱团,在国庆演出中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台下观众对于啤酒厂扫盲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让掌声飞了一会儿,戴誉才抬手做了一个下压的手势。
“我们扫盲班的学员并不是只有女同志,还有积极要求进步的男同志主动加入了学习队伍。
大家比识字速度,比写作能力,比学习态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全部脱盲!据我所知,我们滨江市第二啤酒厂在此次妇联组织的扫盲运动中,是第一个百分百完成扫盲任务的!”
他伸出食指比了个“第一”的手势。
台下又是啪啪啪的掌声。
戴誉缓声道:“关于我们厂扫盲的经验总结以及学员们的优秀作品,也已经编纂成宣传手册提交给了省妇联和省委宣传部。
另外,我们啤酒厂扫盲班的事迹已于上个礼拜,以图文新闻的形式,登上了省日报二版头条。”
当然了,关于扫盲班的新闻以及学员们发表的文章,都是戴誉这个省日报的通讯员操作的。
学员交上来的作业中,有一些他觉得不错的,就会有针对性地投给不同的报社,有的甚至是一稿多投。
有些学员的练笔字数太少,他就把类似的文章安排在一起,编成系列文章。
反正就是广撒网,多敛鱼。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果然没让他失望,十几篇学员作业里总有一两个会被采用。
如此,既让学员作业见了报,又完成了他在宣传科的kpi,一举两得!
美滋滋!
将成绩铺垫得差不多了,戴誉才继续道:“下面我将代表啤酒厂,与大家分享一下城市工厂扫盲中的几点经验。”
台下的同志们都很安静,第一排有两个领导甚至翻开记事本打算做记录。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主要领导对于扫盲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扫盲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目前社会上对于扫盲成果的普遍看法是,机关不如企业,企业不如街道,街道不如农村。
但是,在我看来,只要足够重视,扫盲工作都能抓得起来!”
“我们厂为了抓好扫盲工作,不但出动了副厂长和妇联主席两位女领导主抓日常教学进度,还为扫盲班配备了五名从全厂各科室抽调出来的优秀职工负责教学。
厂里对于妇女扫盲班给予了莫大支持。
第(1/3)页